工艺与流程
周圆轮件致力于浇注型聚氨酯(PU)、尼龙(PA)类产品的研发,制作与销售
+ 你现在的你置:首页 > 工艺与流程 > 工艺知识拓展

工艺知识拓展

关于聚氨酯轮轮毂加工面是否开槽工艺说明

随着聚氨酯轮应用愈加广泛,聚氨酯轮毂加工面(包胶面)是否开槽成为设计和使用者在选型中比较判断的重要因素,我司通过一系列实验及检测手段对聚氨酯轮开槽问题作以下阐述:


一、产品因工艺差异导致的加工区别。

目前聚氨酯轮常见的加工工艺分为热塑型(TPU)工艺和浇注型(CPU)工艺。热塑型工艺初期聚氨酯材料固态,通过加热使其软化甚至液化,再通过瞬间压力和冷却手段使其牢固在金属轮毂表面,该工艺加工前对轮毂表面很少有其他处理手段。浇注型工艺在生产初期,需要将轮毂和模具加热至相同温度后,将液态聚氨酯注入模具内,再通过长时间加热使其固化,该工艺在浇注预聚体前需要对轮毂包胶面进行喷砂(喷射金属砂石)和涂布(喷涂液态粘合剂)处理。


二、两种工艺差别比较

热塑型工艺成品使用时要求轻载,低速环境,因其自身工艺限制,轮毂与胶圈粘合仅通过沟槽简单的物理挂嵌,在高速或重载环境下极易使胶圈与轮毂整体分离。浇注型工艺成品适用于高速重载环境,因其轮毂与胶圈通过化合物(粘合剂)融为一体,很难剥离,即使在受力不均,或装配倾斜环境下,轮体也多出现胶体撕裂现象,极少出现胶圈与轮毂整体分离现象。 热塑型工艺适用于使用要求低,成本要求高,且批量生产的条件,其单位设备日均产能可达千余件。浇注型工艺适用于使用要求高,寿命长的产品要求,其单位设备日均产能仅有数十件。


三、轮毂开沟槽是否可以应用于浇注型工艺。

浇注型工艺若在轮毂表面开槽,在生产加工初期,因轮毂沟槽位置在喷砂时会产生死角导致喷砂不均匀,而后在涂布环节沟槽位置粘合剂膜厚与未开槽位置有很大差异,因此极易导致包胶轮产生粘合死角(对光可看到明显白色气泡和泡鼓面)。 轮毂开槽后生产出的轮品在高速运行中槽口锐角会切割胶体,久而产生白色粉末状聚氨酯碎屑,进而导致聚氨酯胶圈与轮毂逐渐剥离。


四、平整光洁的轮毂包胶面对成品的影响。

轮毂包胶面平整光洁,在喷砂时可以使砂石均匀喷射在轮毂表面,产生完全的毛糙面,可增大后续粘合剂与轮毂接着力。轮毂包胶面平整在涂布环节中可使粘合剂均匀喷涂在轮毂表面,在硫化过程中预聚体可与粘合剂彻底反应,防止不良品产生。


综上,基于物流仓储及现代化智能设备对聚氨酯轮高速重载的产品要求,建议选用热浇注工艺生产的聚氨酯轮。为使聚氨酯轮品有较好的粘合及性能表现,应选择与其工艺匹配的轮毂加工生产,不可盲目在轮毂表面开槽钻孔等。


苏州尚岳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
咨询热线:177-6801-2979 ( 胡猛 ) / 0512-65390126
邮箱:zhouyuanlj@163.com     公司网址:www.kangjoy.cn
地址: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文昌路2号星创科技园1楼
快速导航 | Fast navigation

手机站二维码

微信二维码
版权所有 苏州尚岳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:苏ICP备18038281号-1